山蠄蟧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山蠄蟧是中藥材五倍子的俗稱,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縮尿、止血斂瘡等功效,主要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遺精滑精、崩漏便血、瘡瘍不斂等癥狀。
一、斂肺降火
山蠄蟧含有大量鞣質(zhì),能收斂肺氣并清降虛火,適用于肺虛久咳或痰中帶血。對于慢性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可配伍沙參、麥冬等滋陰藥物使用。需注意外感咳嗽者禁用。
二、澀腸止瀉
其鞣酸成分能抑制腸道蠕動和分泌,對非感染性腹瀉如腸易激綜合征、慢性結(jié)腸炎等有效。常與白術(shù)、茯苓同用,但細菌性痢疾急性期不宜單獨使用。
三、固精縮尿
通過收斂作用改善腎氣不固導(dǎo)致的遺精、夜尿頻多。常配芡實、金櫻子等,如證治準(zhǔn)繩中的金鎖固精丸。下焦?jié)駸崴逻z精者慎用。
四、止血斂瘡
外用可促進血小板聚集,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潰瘍久不愈合。研末外敷或配伍白及、血余炭,如生肌玉紅膏?;撔辕彲冃柘扰拍撛偈褂?。
五、抗菌消炎
體外試驗顯示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可輔助治療皮膚感染、口腔潰瘍。常與黃柏、苦參等配伍制成洗劑或含漱液。
使用山蠄蟧需辨證施治,外感實熱、濕熱瀉痢初期禁用。內(nèi)服多入丸散劑,常用量3-6克,過量可能引起便秘。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配伍使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用,外用出現(xiàn)皮膚過敏應(yīng)立即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