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榧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山榧子具有潤肺止咳、驅(qū)蟲消積、潤腸通便等功效,常用于緩解咳嗽、腸道寄生蟲感染及便秘等癥狀。山榧子是紅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種子,其藥用價值主要來源于脂肪油、揮發(fā)油及生物堿等成分。
1、潤肺止咳
山榧子中的揮發(fā)油成分能緩解呼吸道黏膜炎癥,減輕干咳或痰少黏稠的癥狀。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或季節(jié)性咳嗽,可配伍杏仁、桑白皮等藥材增強療效。使用時應避免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以免影響藥效。
2、驅(qū)蟲消積
山榧子所含的棕櫚酸和榧子醇對蛔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有麻痹作用,傳統(tǒng)多與使君子、檳榔配伍使用。寄生蟲感染可能出現(xiàn)臍周隱痛、食欲異常等癥狀,用藥期間需配合清淡飲食,避免油膩食物降低驅(qū)蟲效果。
3、潤腸通便
山榧子富含脂肪油能潤滑腸道,改善因腸燥或老年體虛導致的便秘。常與火麻仁、郁李仁同用,適用于大便干結難解但無腹痛者。腹瀉或脾胃虛寒者慎用,以免加重癥狀。
4、抗氧化
山榧子中的多糖和酚類物質(zhì)可清除自由基,延緩細胞氧化損傷。其提取物在實驗中顯示對肝損傷有一定保護作用,但臨床仍需進一步驗證。日常可適量食用炒制山榧子作為營養(yǎng)補充。
5、抑菌消炎
體外研究表明山榧子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民間常用其煎液外敷處理輕度皮膚感染。需注意過敏體質(zhì)者可能出現(xiàn)皮膚紅斑,出現(xiàn)不適應立即停用。
使用山榧子時建議選擇炮制品以減少胃腸道刺激,每日用量不超過15克。孕婦、嬰幼兒及腹瀉患者禁用,慢性病患者用藥前需咨詢中醫(yī)師。儲存時需密封防潮,避免油脂酸敗影響藥效。日常可搭配粳米煮粥食用,既保留藥效又易于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