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抓破皮就不癢了
抓破皮膚后暫時緩解瘙癢感,主要與皮膚神經(jīng)末梢刺激轉(zhuǎn)移、局部炎癥反應改變以及痛覺掩蓋機制有關(guān)。瘙癢感通常由組胺釋放、神經(jīng)傳導異?;蚱つw屏障受損引發(fā),抓撓可能通過物理干擾或痛覺信號覆蓋暫時抑制瘙癢,但過度抓撓會導致繼發(fā)感染或皮膚損傷加重。
抓撓時產(chǎn)生的機械刺激會激活皮膚中的觸覺和痛覺感受器,這些信號通過脊髓傳導至大腦,可能暫時抑制瘙癢相關(guān)的神經(jīng)通路。痛覺纖維的激活會觸發(fā)內(nèi)源性阿片系統(tǒng)釋放物質(zhì),干擾瘙癢信號的傳遞。同時抓撓行為可能破壞局部組胺堆積或炎癥介質(zhì)分布,短期內(nèi)改變瘙癢感受。但這一過程同時造成角質(zhì)層破損,使神經(jīng)末梢直接暴露于外界刺激,可能引發(fā)更持久的敏感狀態(tài)。
持續(xù)抓撓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進一步破壞,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入侵概率。受損區(qū)域釋放的蛋白酶和細胞因子可能形成新的瘙癢循環(huán)。部分特應性皮炎患者會出現(xiàn)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huán),與胸腺基質(zhì)淋巴細胞生成素過度表達相關(guān)。糖尿病或肝病患者皮膚抓破后愈合緩慢,可能繼發(fā)慢性潰瘍。
出現(xiàn)反復瘙癢或抓破后紅腫滲液,建議使用醫(yī)用冷敷貼暫時緩解癥狀,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止癢產(chǎn)品。穿著純棉透氣衣物減少摩擦,洗澡水溫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慢性瘙癢患者需完善血糖、肝功能及過敏原檢測,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鹽酸西替利嗪片、地奈德乳膏或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切勿自行使用含薄荷腦的強效止癢劑,可能加重皮膚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