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扭傷怎么緩解疼痛
頸椎扭傷可通過熱敷、頸部制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yī)推拿等方式緩解疼痛。頸椎扭傷通常由外力撞擊、姿勢不當、肌肉勞損、椎間盤突出、頸椎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
1、熱敷
使用40-45℃熱毛巾或暖水袋敷于頸部疼痛區(qū)域,每次15-20分鐘。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適合扭傷48小時后使用。注意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燙傷,皮膚感覺異常者慎用。
2、頸部制動
佩戴醫(yī)用頸托限制頸部活動,避免扭轉(zhuǎn)或低頭動作加重損傷。選擇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記憶棉頸托,每日佩戴時間不超過4小時,睡眠時需取下。長期制動可能導致肌肉萎縮,急性期過后應逐步恢復活動。
3、藥物治療
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鹽酸乙哌立松片等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可減輕炎癥反應,肌松劑能緩解肌肉痙攣。服藥期間需監(jiān)測胃腸道反應,避免與其他抗凝藥物聯(lián)用。
4、物理治療
采用超聲波治療儀或低頻脈沖電刺激,通過機械振動和電生理效應促進組織修復。每周治療3-5次,10次為1療程。禁忌癥包括金屬植入物、心臟起搏器攜帶者及孕婦。
5、中醫(yī)推拿
由專業(yè)醫(yī)師實施滾法、揉法等手法松解頸部肌群,配合風池穴、肩井穴等穴位按壓。每次治療20分鐘,力度以耐受為度。急性期腫脹明顯或存在骨折風險時應禁用。
頸椎扭傷恢復期應保持正確坐姿,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電子設備,睡眠時選擇高度適中的護頸枕。每日進行頸部米字操鍛煉,動作需緩慢輕柔,疼痛加劇時立即停止。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D,適量食用牛奶、雞蛋、深海魚等食物有助于軟組織修復。若出現(xiàn)上肢麻木、頭暈等癥狀應及時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