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益生菌療法
過敏可遵醫(yī)囑使用益生菌輔助治療,常用菌種包括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增強免疫耐受性等方式可能緩解過敏癥狀。
1、雙歧桿菌
雙歧桿菌能抑制促炎因子釋放,改善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臨床常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適用于花粉、塵螨等吸入性過敏原誘發(fā)的癥狀。使用期間需避免與抗生素同服,可能影響菌群定植效果。
2、乳酸桿菌
乳酸桿菌可降低血清IgE水平,減少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皮膚瘙癢和紅斑。常見劑型為乳酸菌素片,對牛奶蛋白過敏者需謹慎選擇含乳制品的益生菌制劑。建議與抗組胺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
3、嗜酸乳桿菌
嗜酸乳桿菌能增強腸道屏障功能,緩解食物過敏導致的胃腸不適。嗜酸乳桿菌粉對嬰幼兒輕度雞蛋過敏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需注意制劑中是否含有過敏原成分如乳糖、麩質等。
4、鼠李糖乳桿菌
鼠李糖乳桿菌通過調節(jié)Th1/Th2免疫平衡,可能減輕哮喘患者的呼吸道高反應性。鼠李糖乳桿菌膠囊對塵螨誘發(fā)的過敏性咳嗽效果較明顯。服用時建議用40℃以下溫水沖服以保持活性。
5、布拉氏酵母菌
布拉氏酵母菌作為真菌類益生菌,可改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繼發(fā)的過敏癥狀。布拉氏酵母菌散對青霉素等藥物過敏導致的腸道菌群紊亂有調節(jié)作用。需注意與抗真菌藥物需間隔使用。
益生菌療法需配合回避過敏原、環(huán)境控制等綜合措施。建議過敏患者保持低敏飲食,避免海鮮、堅果等高致敏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鋅等營養(yǎng)素。使用益生菌制劑前應咨詢醫(yī)生,根據(jù)過敏類型選擇特定菌株,連續(xù)補充8-12周才能評估效果。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免疫指標,出現(xiàn)腹脹或皮疹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就醫(yī)。
相關推薦
01:55
01:08
02:06
01:26
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