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針灸治療方法
面癱可通過針灸治療,常用方法有局部取穴、遠端取穴、電針療法、溫針灸、刺絡拔罐等。面癱通常由病毒感染、受涼、外傷、腫瘤壓迫、腦血管病變等原因引起。
1、局部取穴
以患側陽白穴、四白穴、地倉穴、頰車穴等面部穴位為主,配合合谷穴等遠端穴位。針刺采用淺刺、平刺手法,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局部取穴能直接改善面部氣血運行,緩解肌肉麻痹。病毒感染導致的面癱可配合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片,腫瘤壓迫需結合原發(fā)病治療。
2、遠端取穴
選取足三里穴、太沖穴等下肢穴位,配合合谷穴、曲池穴等上肢穴位。遠端取穴通過經(jīng)絡傳導調節(jié)全身氣血,適用于病程較長或伴有全身癥狀者。腦血管病變導致的面癱需配合改善循環(huán)藥物如血塞通片,外傷性面癱急性期應避免強刺激。
3、電針療法
在傳統(tǒng)針刺基礎上連接電針儀,選用疏密波或斷續(xù)波,電流強度以肌肉輕微收縮為宜。電針能持續(xù)刺激神經(jīng)肌肉,促進功能恢復,尤其適用于肌肉萎縮明顯的患者。可配合營養(yǎng)神經(jīng)藥物如甲鈷胺片,受涼導致的面癱可加用祛風散寒中藥。
4、溫針灸
在針刺得氣后于針尾置艾條施灸,通過熱力滲透增強疏通經(jīng)絡效果。適用于風寒型面癱或體質虛寒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治療期間需避免冷風直吹,腫瘤患者慎用此法。可配合活血化瘀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片。
5、刺絡拔罐
在患側太陽穴、下關穴等部位點刺出血后拔罐,適用于氣血瘀滯明顯的面癱后期。能祛瘀生新,緩解肌肉僵硬,但急性期禁用。腦血管意外導致的面癱需控制基礎疾病,可配合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
針灸治療面癱需根據(jù)病程分期選穴,急性期以遠端取穴為主,恢復期加強局部刺激。治療期間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水洗臉,可配合熱敷和面部肌肉按摩。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證充足睡眠。若三個月未恢復需排查顱內病變,必要時聯(lián)合康復訓練或手術治療。
相關推薦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什么是面癱面癱什么引起的
- 2 什么叫面癱面癱是怎么引起的
- 3 什么是面癱面癱的原因
- 4 面癱產(chǎn)生怎么引起的
- 5 面癱怎么引起的
- 6 引起面癱是怎么得的
- 7 面癱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面癱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