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丫草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鳳丫草一般是指鳳尾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痢疾、黃疸、崩漏、外傷出血等癥狀。
1、清熱解毒
鳳尾草性寒味苦,能清除體內(nèi)熱毒,對濕熱引起的痢疾、腸炎有緩解作用。其煎劑可抑制痢疾桿菌等腸道致病菌,臨床常與馬齒莧、白頭翁配伍使用。脾胃虛寒者慎用,避免加重腹瀉。
2、涼血止血
該藥能降低血液熱性,適用于血熱妄行導(dǎo)致的鼻衄、牙齦出血及婦科崩漏。鮮品搗爛外敷可處理外傷出血,常配伍地榆炭、側(cè)柏葉增強止血效果。孕婦禁用,可能刺激子宮收縮。
3、利濕退黃
通過促進(jìn)膽汁排泄改善濕熱黃疸,對急性肝炎輔助治療有一定效果。多與茵陳、梔子同用,可減輕目黃、尿黃癥狀。長期服用需監(jiān)測肝功能,避免肝腎負(fù)擔(dān)過重。
4、消腫止痛
所含黃酮類成分能減輕炎癥反應(yīng),外敷可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腫痛。常配合紅花油、跌打萬花油使用,皮膚破損處禁用,防止感染。
5、抑菌消炎
體外實驗顯示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輔助治療皮膚癤腫。鮮品煎湯熏洗患處效果較好,但濃度過高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
鳳尾草多煎湯內(nèi)服,用量6-15克,鮮品可加倍。外用時取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避免與寒涼藥物同用加重體寒。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出現(xiàn)惡心、腹痛等不適需停用。儲存時置于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