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治療乳腺炎、疔瘡腫毒、濕熱黃疸等癥狀。蒲公英的主要作用包括抗菌消炎、保肝利膽、促進消化、增強免疫、抗氧化等。
1、抗菌消炎
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等活性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可用于乳腺炎、皮膚感染等炎癥的輔助治療。新鮮蒲公英搗碎外敷可緩解癤腫疼痛,但皮膚破損時禁用。
2、保肝利膽
蒲公英中的膽堿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分解脂肪,改善消化不良。其提取物可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水平,對酒精性或藥物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濕熱型黃疸患者可用蒲公英30克煎水代茶飲。
3、促進消化
蒲公英根富含菊糖、苦味素等物質(zhì),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適用于食欲不振、飯后腹脹等癥狀??膳c山楂15克配伍煎服,但胃酸過多者慎用。
4、增強免疫
蒲公英多糖能激活巨噬細胞,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其維生素C含量是番茄的3倍,配合硒元素共同發(fā)揮抗氧化作用。建議免疫力低下者用鮮品涼拌或煮粥食用。
5、抗氧化
蒲公英全草含黃酮類、酚酸類化合物,能清除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其中葉片的抗氧化活性最強,可曬干制茶飲用。但陽虛畏寒者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使用蒲公英時需注意體質(zhì)辨證,風寒感冒、脾胃虛寒者應減量使用。鮮品每日用量不超過60克,干品不超過30克。建議將蒲公英嫩葉焯水后涼拌,根部可切片曬干泡茶。服用降糖藥或利尿劑者需咨詢醫(yī)生,避免相互作用。采集野生蒲公英時需確認無農(nóng)藥污染,過敏體質(zhì)者初次食用應小劑量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