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桿菌皮試結果怎么判斷
結核桿菌皮試結果可通過觀察注射部位硬結直徑判斷,主要有陰性、一般陽性、中度陽性、強陽性、極強陽性五種結果。
1、陰性
注射部位硬結直徑小于5毫米或無硬結,提示未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或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但需注意接種卡介苗后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建議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綜合評估。陰性結果通常無須特殊處理,保持規(guī)律作息即可。
2、一般陽性
硬結直徑5-9毫米可能提示既往接種卡介苗或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常見于低風險人群。建議觀察有無咳嗽、低熱等癥狀,必要時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若無活動性結核證據(jù),一般無須抗結核治療。
3、中度陽性
硬結直徑10-14毫米提示結核感染概率較高,多見于結核病密切接觸者或高風險職業(yè)人群。需完善痰涂片、胸部CT等檢查排查活動性結核。若確診潛伏感染,可考慮使用異煙肼片或利福平膠囊進行預防性治療。
4、強陽性
硬結直徑15-19毫米強烈提示活動性結核感染,常見于免疫功能正?;颊叩默F(xiàn)癥感染。需立即進行痰培養(yǎng)、GeneXpert檢測等確診,確診后需規(guī)范使用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等聯(lián)合抗結核藥物。
5、極強陽性
硬結直徑超過20毫米或出現(xiàn)水皰、壞死,提示高度活動性結核感染或超敏反應,多見于兒童或HIV感染者。需緊急開展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等檢查,并采用四聯(lián)抗結核方案治療,同時監(jiān)測肝功能等指標。
皮試后48-72小時為最佳觀察時間,測量時以垂直皮膚的最大硬結直徑為準。強陽性及以上結果需在感染科或呼吸科規(guī)范治療,治療期間應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避免劇烈運動。所有陽性結果者均需進行至少6個月的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