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結核需做什么檢查
骨結核通常需要做結核菌素試驗、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關節(jié)鏡檢查等。骨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系統(tǒng)疾病,可能伴隨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等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完善相關檢查。
1、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是診斷結核感染的常用方法,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觀察皮膚反應判斷是否存在結核感染。陽性反應提示可能存在結核感染,但需結合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該檢查操作簡單,但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
2、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CT和核磁共振檢查。X線可顯示骨質破壞、骨質疏松等早期改變。CT能更清晰顯示骨質破壞范圍和死骨形成。核磁共振對軟組織病變和早期骨髓炎更敏感,可評估病變范圍和周圍軟組織受累情況。
3、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是確診骨結核的重要手段,通過穿刺活檢或手術獲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典型表現(xiàn)為干酪樣壞死、朗格漢斯巨細胞和上皮樣細胞構成的結核結節(jié)。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并與其他骨病鑒別。
4、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血沉、C反應蛋白等非特異性指標,以及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分子生物學檢測等特異性檢查。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是診斷金標準,但耗時較長。分子生物學檢測如PCR技術可快速檢測結核分枝桿菌DNA。
5、關節(jié)鏡檢查
關節(jié)鏡檢查適用于關節(jié)結核的診斷,可直接觀察關節(jié)內病變情況并獲取活檢標本。關節(jié)鏡下可見滑膜充血肥厚、關節(jié)軟骨破壞等改變。該檢查兼具診斷和治療價值,但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需嚴格掌握適應癥。
骨結核患者確診后應遵醫(yī)囑進行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等。治療期間需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病理性骨折。飲食上應保證充足營養(yǎng),多攝入優(yōu)質蛋白和維生素,增強機體抵抗力。定期復查影像學和實驗室指標,評估治療效果。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或癥狀加重時需及時就醫(yī)調整治療方案。
相關推薦
02:29
02:08
02:06
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