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睪炎的病理學改變
急性附睪炎的病理學改變主要表現為附睪組織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及局部壞死。急性附睪炎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埃希菌、淋病奈瑟菌等,病理進展可分為早期炎癥反應、中期化膿性改變及晚期纖維化修復三個階段。
早期炎癥反應階段,附睪組織血管擴張充血,間質水腫明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附睪管周圍。隨著炎癥進展,附睪管上皮細胞出現變性壞死,管腔內充滿膿性分泌物,形成微小膿腫。嚴重者可發(fā)生附睪組織局灶性壞死,若未及時治療可能發(fā)展為附睪膿腫。晚期炎癥逐漸消退后,成纖維細胞增生導致纖維組織沉積,可能遺留附睪管狹窄或梗阻。
急性附睪炎患者需臥床休息并抬高陰囊減輕水腫,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促進代謝,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療期間應禁止性生活,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若出現高熱不退、陰囊皮膚發(fā)紅或疼痛加劇等情況,須立即就醫(yī)復查。愈后定期隨訪超聲檢查評估附睪恢復情況,慢性期可配合局部熱敷緩解不適。
相關推薦
02:02
02:54
02:53
02:10
02:19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特色醫(yī)院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 1 附睪炎附睪炎怎么得的
- 2 附睪炎什么是附睪炎
- 3 附睪炎附睪炎附睪炎怎么用藥最見
- 4 什么是附睪炎
- 5 附睪炎注意什么
- 6 附睪炎嚴重嗎
- 7 附睪炎應該如何處理
- 8 附睪炎是怎樣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