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癥的診斷要點
尿毒癥的診斷要點主要包括腎功能檢查、臨床癥狀評估、影像學檢查、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檢測、貧血相關指標分析等。尿毒癥是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表現(xiàn),需結合實驗室與臨床表現(xiàn)綜合判斷。
1、腎功能檢查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是核心指標,需計算腎小球濾過率評估腎功能分期。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GFR通常低于15毫升每分鐘,伴隨持續(xù)性代謝紊亂。肌酐清除率檢測可輔助判斷腎小管功能,胱抑素C檢測對早期腎功能損害更敏感。
2、臨床癥狀評估
典型表現(xiàn)包括少尿或無尿、水腫、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尿毒癥腦病可出現(xiàn)意識障礙或抽搐,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見高血壓和心包炎。呼吸系統(tǒng)可能表現(xiàn)為尿毒癥肺水腫,特征性表現(xiàn)為胸片蝴蝶翼樣陰影。
3、影像學檢查
腎臟超聲顯示雙腎萎縮、皮質變薄是慢性病變特征,腎臟大小正常需警惕急性腎損傷。CT或MRI可排除梗阻性腎病,放射性核素掃描評估分腎功能。血管造影適用于疑似腎動脈狹窄病例,但需警惕造影劑腎病風險。
4、電解質檢測
特征性改變包括高鉀血癥、低鈣血癥、高磷血癥及代謝性酸中毒。血鉀超過5.5毫摩爾每升需緊急處理,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提示酸中毒。鈣磷乘積超過55毫克每分升平方需警惕轉移性鈣化風險。
5、貧血指標分析
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伴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是典型表現(xiàn),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降低。鐵代謝檢查可鑒別缺鐵性貧血,血清鐵蛋白低于100納克每毫升提示絕對缺鐵。必要時需骨髓穿刺排除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確診尿毒癥后需立即啟動腎臟替代治療準備,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評估。嚴格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0.6-0.8克每公斤體重,限制高鉀高磷食物。定期監(jiān)測血壓、體重及液體出入量,糾正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注意預防感染并接種乙肝疫苗,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心理疏導有助于改善治療依從性,建議加入患者互助組織獲取社會支持。
相關推薦
01:20
02:18
02:02
02:10
為你推薦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科普文章
短視頻
熱門問題
專家答疑
生活問答
健康資訊
更多>-
2025-11-20
-
60歲的夫婦相繼發(fā)現(xiàn)胃癌吃的太素也會...
2025-11-20
-
2025-09-21
-
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