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有個疙瘩是小硬塊什么原因
皮下有小硬塊可能是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纖維瘤、淋巴結腫大或表皮樣囊腫等原因引起。皮下硬塊通常表現(xiàn)為局部皮膚隆起、質地較硬、活動度差或伴有輕微壓痛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
1、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可能與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皮下圓形腫物,表面光滑且與皮膚粘連。囊腫內容物為豆腐渣樣皮脂分泌物,繼發(fā)感染時可出現(xiàn)紅腫疼痛。臨床常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羅星軟膏等外用藥物抗感染,較大囊腫需手術切除。
2、脂肪瘤
脂肪瘤是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觸診質地柔軟但部分纖維成分較多者較硬,活動度好且邊界清晰。多發(fā)生于四肢和軀干,生長緩慢且極少惡變。直徑超過3厘米或影響功能的脂肪瘤可通過脂肪瘤切除術治療。
3、纖維瘤
纖維瘤由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質地堅硬且位置固定,多見于四肢和軀干皮下。部分患者伴有輕微壓痛或皮膚色素沉著。臨床常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閉治療,頑固性纖維瘤需行腫瘤切除術。
4、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可能與局部炎癥或免疫反應有關,表現(xiàn)為皮下黃豆至蠶豆大小的硬結,常伴有觸痛。細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克洛膠囊等抗生素,結核性淋巴結炎需異煙肼片聯(lián)合利福平膠囊治療。
5、表皮樣囊腫
表皮樣囊腫是表皮細胞植入真皮形成的囊腫,囊壁為復層鱗狀上皮,內含角質物。好發(fā)于頭面部和軀干,繼發(fā)感染時可能破潰流膿。未感染者可觀察,反復感染者需行囊腫完整切除術預防復發(fā)。
發(fā)現(xiàn)皮下硬塊應避免反復擠壓刺激,注意觀察腫塊大小、質地變化及伴隨癥狀。日常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外傷和蚊蟲叮咬。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若硬塊持續(xù)增大、出現(xiàn)疼痛破潰或伴有發(fā)熱乏力等癥狀,需立即至普外科或皮膚科就診,通過超聲檢查、病理活檢等手段明確性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