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板歸根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扛板歸根一般是指扛板歸,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水腫尿少等癥狀。扛板歸為蓼科植物杠板歸的干燥地上部分,其藥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清熱解毒
扛板歸性微寒,能清除體內(nèi)熱毒,對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癥狀有緩解作用?,F(xiàn)代研究表明,扛板歸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生長。使用時可將鮮品搗汁含漱,或配伍連翹、金銀花等煎服。
二、利水消腫
扛板歸能促進(jìn)水液代謝,改善小便不利導(dǎo)致的水腫。其利尿作用與所含的鉀鹽及苷類物質(zhì)有關(guān),適用于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病癥。臨床常配伍茯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但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三、止咳平喘
扛板歸可清泄肺熱,對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癥狀有效。其鎮(zhèn)咳成分能抑制氣道炎癥反應(yīng),常與桑白皮、杏仁等同用。風(fēng)寒咳嗽者不宜單獨(dú)使用。
四、散瘀止痛
鮮品外敷可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局部瘀腫疼痛,其活性成分能改善微循環(huán)。使用時需清潔患處后搗爛敷貼,皮膚破損處禁用。
五、殺蟲止癢
扛板歸煎湯外洗對濕疹、疥癬等皮膚瘙癢有一定效果,所含鞣質(zhì)可收斂止癢。過敏體質(zhì)者使用前應(yīng)做皮膚測試。
扛板歸可煎湯內(nèi)服或外用,但孕婦、脾胃虛寒者忌用。內(nèi)服劑量通常為9-15克,鮮品用量可加倍。建議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避免與寒涼藥物同用。日常保存需置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出現(xiàn)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yīng)時應(yīng)停藥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