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出生后因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的病理狀態(tài),通常由溶血性疾病、感染、膽道閉鎖等因素引起。病理性黃疸需及時干預,否則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等嚴重后果。
1、溶血性疾病
母嬰血型不合(如ABO或Rh溶血)是常見原因,紅細胞破壞增加導致膽紅素生成過多?;純嚎赡艹霈F(xiàn)貧血、肝脾腫大,需通過光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換血治療。藥物可選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茵梔黃口服液輔助降低膽紅素。
2、感染因素
新生兒敗血癥、TORCH感染等可抑制肝酶活性,影響膽紅素代謝。常伴隨發(fā)熱、喂養(yǎng)困難,需抗感染治療配合光療。藥物選擇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阿昔洛韋注射液、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控制感染并調節(jié)腸道菌群。
3、膽道閉鎖
先天性膽道發(fā)育異常導致膽汁排泄障礙,表現(xiàn)為陶土色糞便和進行性黃疸。需通過肝門空腸吻合術(Kasai手術)治療,藥物可用熊去氧膽酸膠囊、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改善膽汁淤積。
4、遺傳代謝病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克里格勒-納賈爾綜合征等遺傳疾病可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需基因檢測確診,治療包括光療、肝移植等,藥物如消膽胺散、聯(lián)苯雙酯滴丸可能有一定幫助。
5、母乳性黃疸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過高或喂養(yǎng)不足導致腸肝循環(huán)增加,通常膽紅素水平較低??蓵和D溉槲桂B(yǎng)觀察,配合日光浴,必要時使用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調節(jié)腸道功能。
家長需每日觀察黃疸范圍是否擴散至四肢,記錄排便顏色,按需增加喂養(yǎng)頻次促進膽紅素排泄。保持室內光線充足但避免陽光直射,接觸患兒前后嚴格洗手預防感染。若出生24小時內出現(xiàn)黃疸、進展過快或伴隨嗜睡、尖叫等癥狀,須立即就醫(yī)。出院后定期隨訪膽紅素水平,避免使用磺胺類等可能加重黃疸的藥物。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