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包皮龜頭炎如何治
霉菌性包皮龜頭炎可通過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局部清潔護理、避免刺激因素、伴侶同治等方式治療。霉菌性包皮龜頭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隨包皮紅腫、瘙癢、白色分泌物等癥狀。
1、外用抗真菌藥物
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藥物可直接涂抹于患處,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用藥前需清潔并擦干局部,避免藥物被分泌物稀釋。若出現(xiàn)皮膚灼熱感或過敏反應應及時停用。
2、口服抗真菌藥物
氟康唑膠囊、伊曲康唑膠囊等口服藥物適用于頑固性或復發(fā)性感染。需遵醫(yī)囑按療程服用,不可自行增減劑量。肝功能異常者用藥期間需定期監(jiān)測轉氨酶。
3、局部清潔護理
每日用溫水清洗包皮及龜頭,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刺激性洗劑。清洗后輕柔翻起包皮晾干,但不可強行剝離粘連部位。
4、避免刺激因素
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減少局部摩擦。選擇透氣棉質內褲,避免久坐潮濕環(huán)境。合并糖尿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高血糖環(huán)境易致真菌復發(fā)。
5、伴侶同治
性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即使無癥狀也可能攜帶致病菌。雙方未徹底治愈前應使用避孕套,防止交叉感染。
日常需注意飲食清淡,限制高糖食物攝入以防真菌繁殖;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避免濫用抗生素破壞菌群平衡。若癥狀持續(xù)超過1周或出現(xiàn)潰爛、發(fā)熱等表現(xiàn),應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未治愈前禁止使用公共浴池、泳池等可能傳播病原體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