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淺表萎縮性胃炎
淺表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淺層出現(xiàn)炎癥并伴隨腺體萎縮的慢性胃病,屬于萎縮性胃炎的早期階段,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guān)。
1、病因機制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誘因,細菌長期定植胃黏膜導致慢性炎癥,逐步破壞腺體結(jié)構(gòu)。自身免疫異常可能攻擊胃壁細胞,導致胃酸分泌減少和腺體萎縮。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酗酒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屏障。
2、病理特征
胃鏡下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局部腺體數(shù)量減少或消失,可能伴有腸上皮化生。組織學檢查顯示固有層炎癥細胞浸潤,主細胞和壁細胞減少,胃小凹變淺。
3、臨床表現(xiàn)
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上腹隱痛、餐后飽脹、食欲減退等非特異性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貧血、消瘦等營養(yǎng)吸收障礙表現(xiàn),與胃酸分泌不足導致鐵和維生素B12吸收減少有關(guān)。
4、診斷方法
胃鏡檢查結(jié)合黏膜活檢是確診金標準,需評估萎縮程度和范圍。碳13/14呼氣試驗可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和胃泌素-17檢測有助于判斷胃黏膜功能狀態(tài)。
5、治療原則
根除幽門螺桿菌需采用四聯(lián)療法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枸櫞酸鉍鉀膠囊+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黏膜保護可選用瑞巴派特片或替普瑞酮膠囊,伴腸化生者需定期胃鏡隨訪。
患者應保持規(guī)律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過度飲酒,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B12的動物肝臟、蛋類等食物。建議每1-2年復查胃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出現(xiàn)持續(xù)腹痛、黑便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yī)。日??蛇x用溫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南瓜等,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減少油炸食品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