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梅桂通常指中藥組合烏梅與肉桂的配伍使用,常見用法包括煎湯內服、研末沖服、制成膏方或藥膳。烏梅酸澀收斂,肉桂辛甘溫通,二者配伍可調和氣血、溫中散寒,適用于虛寒性腹痛、月經不調等癥。
1、煎湯內服
將烏梅6-10克與肉桂3-6克配伍,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飲用。此用法適合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可緩解小腹冷痛、經血色暗等癥狀。需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煎煮時肉桂需后下以保留揮發(fā)油成分。
2、研末沖服
將等量烏梅肉與肉桂研成細粉混合,每次取1-2克溫水送服。適用于胃寒嘔吐、食欲不振,其中烏梅的有機酸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肉桂的桂皮醛可刺激胃腸黏膜。建議餐前服用,連續(xù)使用不超過7天。
3、制成膏方
以烏梅500克、肉桂100克配伍阿膠熬制膏滋,每日10克溫水化服。適用于久病體虛伴手足不溫者,烏梅的檸檬酸與肉桂的肉桂酸協(xié)同增強補血功效。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服用,貯存時需冷藏防霉變。
4、藥膳調理
烏梅5枚與肉桂粉2克加入粳米粥中燉煮,可改善產后虛寒體質。烏梅所含齊墩果酸能調節(jié)免疫,肉桂的揮發(fā)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建議每周食用2-3次,急性炎癥期間禁用。
5、外用熏洗
烏梅30克、肉桂15克煎湯熏洗患處,對寒性關節(jié)疼痛有緩解作用。烏梅的鞣質具有收斂效果,肉桂的肉桂油可擴張局部血管。皮膚破損者禁用,熏洗溫度應控制在40℃以下。
使用梅桂配伍時需辨證施治,實熱證患者禁用。日??膳浜习年P元、足三里等穴位增強溫補效果,飲食宜避免生冷油膩。若出現(xiàn)口干咽痛等上火癥狀應立即停用,孕婦及兒童使用前應咨詢中醫(yī)師。貯藏時需將烏梅與肉桂分開密封,置于陰涼干燥處防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