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jié)炎治療方法有哪些
發(fā)布時間:2020-07-2852896次收聽
語音內容:
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治療,現在是以藥物為主,主要分幾個階段:首先是以口服甲氨蝶呤為代表的抗風濕病藥物為主,除甲氨蝶呤之外,還可選擇來氟米特,或者柳氮磺吡啶這些口服藥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如果這些藥有禁忌或效果不好,可以選擇二線藥物,如硫酸羥氯喹、艾拉莫德或雷公藤等等。這些口服藥如果效果不好,可選擇生物制劑。生物制劑主要以皮下注射為主,注射間隔是1周到4周不等。
也有個別需要輸液的藥物,好處是效果比口服藥更強,且起效較快,對胃腸道副作用較小。但是缺點就是,一方面價格比較昂貴,另一方面感染風險較高,而且可能對腫瘤的發(fā)生有高風險,所以要小心使用?,F在有一種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叫做枸櫞酸托法替布,已經上市幾年,兼有口服藥的方便和生物制劑療效好的特點,但對感染風險,尤其是帶狀皰疹的風險較高。
上述都是藥物治療,當然如果有局部關節(jié)腫脹和疼痛特別嚴重,也可以進行打封閉,可在關節(jié)腔內注射激素或者是注射生物制劑。到疾病晚期已經發(fā)生關節(jié)變形,藥物治療效果就不好,得使用手術的方式,就可能需要做關節(jié)矯形或者是置換。
語音內容:
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治療,現在是以藥物為主,主要分幾個階段:首先是以口服甲氨蝶呤為代表的抗風濕病藥物為主,除甲氨蝶呤之外,還可選擇來氟米特,或者柳氮磺吡啶這些口服藥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如果這些藥有禁忌或效果不好,可以選擇二線藥物,如硫酸羥氯喹、艾拉莫德或雷公藤等等。這些口服藥如果效果不好,可選擇生物制劑。生物制劑主要以皮下注射為主,注射間隔是1周到4周不等。
也有個別需要輸液的藥物,好處是效果比口服藥更強,且起效較快,對胃腸道副作用較小。但是缺點就是,一方面價格比較昂貴,另一方面感染風險較高,而且可能對腫瘤的發(fā)生有高風險,所以要小心使用?,F在有一種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叫做枸櫞酸托法替布,已經上市幾年,兼有口服藥的方便和生物制劑療效好的特點,但對感染風險,尤其是帶狀皰疹的風險較高。
上述都是藥物治療,當然如果有局部關節(jié)腫脹和疼痛特別嚴重,也可以進行打封閉,可在關節(jié)腔內注射激素或者是注射生物制劑。到疾病晚期已經發(fā)生關節(jié)變形,藥物治療效果就不好,得使用手術的方式,就可能需要做關節(jié)矯形或者是置換。
相關推薦
01:48
02:41
02:32
02:23
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