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走路磨起泡可通過清潔消毒、保護創(chuàng)面、避免摩擦、藥物治療等方式處理。水泡通常由摩擦刺激、鞋子不合腳、皮膚敏感、感染等原因引起。
用生理鹽水沖洗水泡及周圍皮膚,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接觸破損皮膚。小水泡無須刺破,大水泡需由醫(yī)生無菌操作引流。
覆蓋無菌敷料或水泡專用敷貼,每日更換。避免撕脫表皮,完整表皮能保護創(chuàng)面降低感染概率。
更換寬松透氣的鞋襪,減少患處受壓。必要時使用硅膠墊或減壓貼分散壓力,暫停長時間步行活動。
合并感染時可遵醫(y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疼痛明顯可用對乙酰氨基酚片。禁止自行刺破或涂抹偏方。
恢復期間保持足部干燥清潔,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zhì)襪子,新鞋穿著前可用防磨貼預防摩擦。如出現(xiàn)紅腫化膿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