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功能正常多數情況下無須立即治療,但需結合病毒載量、肝臟影像學檢查及個人病史綜合評估。主要考量因素包括病毒復制活躍度、肝纖維化程度、家族肝癌史以及年齡等。
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是關鍵指標,若病毒持續(xù)高復制(超過2000 IU/mL),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丙酚替諾福韋。
通過FibroScan或肝活檢判斷纖維化程度,若存在顯著纖維化(≥F2期)建議干預,可聯合使用復方甘草酸苷、水飛薊賓等護肝藥物。
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年齡超過40歲的攜帶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也需密切隨訪,必要時啟動預防性抗病毒治療。
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雖肝功能正常,但伴隨HBeAg陽性、高病毒載量時,30歲以上人群可考慮提前治療降低傳播風險。
建議每3-6個月復查肝功能、HBV-DNA及超聲,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嚴格禁酒,避免自行服用損肝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