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飲水需根據(jù)個體需求調整,主要方法有定時定量飲水、觀察尿液顏色、運動后補水和避免過量飲水。
成年人每日建議飲水1500-2000毫升,分8-10次飲用,每次200毫升左右。晨起空腹飲用溫水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睡前2小時減少飲水量可避免夜尿頻繁。
淡黃色尿液提示水分充足,深黃色需增加飲水量。腎功能異常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飲水量,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高強度運動后需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每15分鐘飲用100-150毫升。運動中每小時失汗量超過800毫升時,需補充含鈉鉀的淡鹽水。
每小時飲水不超過1000毫升,24小時內不超過4000毫升。水中毒會導致低鈉血癥,表現(xiàn)為頭痛、惡心等癥狀,嚴重時可引發(fā)腦水腫。
特殊人群如孕婦、哺乳期婦女、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遵醫(yī)囑調整飲水量,高溫作業(yè)者應增加含電解質飲料的攝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