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可通過調整姿勢、頸部鍛煉、物理治療、藥物緩解等方式做好日常保健。頸椎病通常由長期勞損、退行性變、外傷、炎癥等因素引起。
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保持固定姿勢,使用電腦時屏幕應與視線平齊,每1小時活動頸部5分鐘。選擇高度適中的枕頭,避免睡姿不當加重頸椎負擔。
進行頸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及旋轉運動,每日2-3組,每組8-10次。游泳、羽毛球等運動有助于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改善頸椎穩(wěn)定性。
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每次15-20分鐘;頸椎牽引需在專業(yè)指導下進行。推拿、針灸等中醫(yī)療法對緩解肌肉痙攣有一定效果。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可減輕疼痛,肌松藥如鹽酸乙哌立松緩解肌肉痙攣,營養(yǎng)神經藥物如甲鈷胺有助于神經修復,均需遵醫(yī)囑使用。
日常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受涼,飲食中適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癥狀持續(xù)加重時應及時就醫(y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