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對部分皮膚病可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馬齒莧含有抗炎、抗菌成分,傳統醫(yī)學常用于濕疹、皮炎等皮膚問題。但皮膚病種類繁多,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結合規(guī)范治療使用。
馬齒莧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和有機酸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對細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膚炎癥可能產生緩解效果。其黏液質成分能形成保護膜減少外界刺激,適合用于輕度曬傷或接觸性皮炎引起的皮膚紅腫。新鮮馬齒莧搗碎外敷可改善蚊蟲叮咬導致的瘙癢,煎水濕敷對嬰兒尿布疹也有收斂效果。部分銀屑病患者使用馬齒莧制劑后鱗屑脫落癥狀減輕,可能與調節(jié)局部免疫反應有關。
病毒性皮膚病如帶狀皰疹、尋常疣等使用馬齒莧效果有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更需規(guī)范醫(yī)療干預。重度濕疹伴大面積滲液時單用馬齒莧可能延誤治療,真菌性皮膚病如體癬需配合抗真菌藥物。馬齒莧提取物雖能抑制痤瘡丙酸桿菌,但對囊腫型痤瘡機械性擠壓可能導致感染擴散。部分人群接觸馬齒莧可能發(fā)生接觸性過敏,表現為用藥部位紅斑加劇。
使用馬齒莧前應清潔患處,新鮮植株需用淡鹽水浸泡去除雜質。皮膚破損處禁用未經滅菌處理的鮮品外敷,糖尿病患者外用需警惕傷口愈合延遲。建議將馬齒莧作為輔助手段,急性發(fā)作期仍需及時就醫(yī),慢性皮膚病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調整方案。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摩擦,過敏體質者使用前應做小范圍皮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