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墜脹可通過溫水坐浴、提肛運動、藥物干預(yù)、病因治療等方式緩解。肛門墜脹可能與痔瘡、直腸脫垂、肛竇炎、盆腔腫瘤等因素有關(guān)。
每日用40℃左右溫水浸泡肛門1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充血水腫。家長需幫助兒童控制水溫避免燙傷。
收縮肛門肌肉5秒后放松,重復(fù)10次為一組,每日進行3組。長期堅持可增強盆底肌群力量,改善墜脹感。
痔瘡引起的墜脹可遵醫(yī)囑使用馬應(yīng)龍麝香痔瘡栓、太寧復(fù)方角菜酸酯栓、普濟痔瘡栓等栓劑。肛竇炎需配合頭孢克肟、甲硝唑等抗感染藥物。
直腸脫垂需進行硬化劑注射或Altemeier手術(shù),盆腔腫瘤需根據(jù)病理類型選擇放化療。建議完善腸鏡或盆腔CT明確診斷。
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出現(xiàn)持續(xù)墜脹或便血需及時就診肛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