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可能面臨子宮破裂、胎盤異常、產后出血、早產等風險。風險程度與瘢痕愈合情況、妊娠間隔時間、胎兒大小等因素相關。
子宮瘢痕處肌層薄弱,妊娠中晚期可能發(fā)生不完全或完全破裂,需密切監(jiān)測腹痛及胎心變化,必要時緊急剖宮產終止妊娠。
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發(fā)生率增高,可能與子宮內膜損傷有關,超聲檢查發(fā)現異常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嚴重者需子宮動脈栓塞或子宮切除術。
子宮收縮乏力及胎盤附著面出血風險增加,分娩時應備好縮宮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藥物,必要時行宮腔填塞或B-Lynch縫合。
子宮腔形態(tài)改變可能誘發(fā)宮縮,孕晚期需限制活動,出現先兆早產可選用阿托西班、硝苯地平抑制宮縮,同時促進胎肺成熟。
建議瘢痕子宮孕婦規(guī)范產檢,妊娠間隔至少18個月以上,控制胎兒體重,出現異常出血或腹痛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