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腫了可通過冷敷、藥物消腫、避免刺激、就醫(yī)處理等方式快速緩解。腫脹通常由外傷、過敏、感染、蚊蟲叮咬等原因引起。
外傷或蚊蟲叮咬后24小時內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每次10分鐘,重復多次可收縮血管減輕腫脹。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
過敏或炎癥導致腫脹可遵醫(yī)囑使用地塞米松軟膏、氯雷他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等藥物。地塞米松適用于局部過敏,布洛芬可緩解炎癥性腫脹。
腫脹期間避免抓撓、擠壓或佩戴耳飾。保持耳部清潔干燥,睡眠時避免壓迫患側,防止繼發(fā)感染加重腫脹。
伴隨發(fā)熱、化膿或聽力下降時需就醫(yī),可能與中耳炎、蜂窩織炎等感染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耳痛、滲液等癥狀,需抗生素或切開引流治療。
腫脹持續(xù)超過48小時或迅速擴大時須及時就診,日常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進水,過敏體質者應遠離已知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