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的鑒別主要依據病原學檢測、腦脊液特征、影像學表現及臨床癥狀差異,兩者均可導致頭痛發(fā)熱但治療方案截然不同。
新型隱球菌通過墨汁染色可見莢膜,腦脊液培養(yǎng)需3-5天;結核分枝桿菌需抗酸染色或GeneXpert檢測,培養(yǎng)周期長達2-8周。
隱球菌腦膜炎腦脊液壓力顯著升高,葡萄糖降低明顯,蛋白中度增高;結腦常見氯化物顯著降低,靜置后可見薄膜形成。
隱球菌易在基底節(jié)區(qū)形成膠樣假囊,MRI可見粟粒樣強化;結腦多見腦底池強化、腦積水及結核瘤,鈣化灶更常見。
隱球菌起病相對隱匿,頭痛呈漸進性;結腦多有結核接觸史,早期出現性格改變與腦神經損害更典型。
出現不明原因腦膜刺激征時需及時腰穿檢查,兩種疾病均需規(guī)范抗真菌或抗結核治療,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及顱內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