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蛋白和總蛋白偏高可能由脫水、慢性炎癥、多發(fā)性骨髓瘤、肝硬化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補液、抗感染治療、化療、保肝治療等方式干預。
體液丟失導致血液濃縮,表現為口渴、尿量減少。無須用藥,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或增加飲水即可糾正。
結核病或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疾病引發(fā),伴隨低熱、關節(jié)腫痛。需使用異煙肼抗結核或甲氨蝶呤控制炎癥,同時監(jiān)測C反應蛋白。
漿細胞異常增殖導致M蛋白升高,常見骨痛、貧血。需采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化療,必要時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
肝合成功能紊亂造成白球比例倒置,可能出現腹水、黃疸。需使用恩替卡韋抗病毒聯合復方甘草酸苷保肝,嚴重者需肝移植。
日常需控制鈉鹽攝入,定期復查肝功能與蛋白電泳,避免飲酒及肝毒性藥物,出現持續(xù)乏力或水腫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