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的護理怎么做
壓瘡護理需通過定期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使用減壓墊、營養(yǎng)支持和傷口處理等方式綜合干預。
1、定期翻身
臥床患者每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避免骨突部位持續(xù)受壓。翻身時采用30度側臥位交替,可使用枕頭支撐保持姿勢。坐輪椅者需每小時抬起臀部減壓。
2、清潔干燥
每日用溫水清潔受壓部位皮膚,動作輕柔避免摩擦。失禁后及時清理,可選用pH值平衡的清潔劑。皮膚濕潤時使用吸收性敷料或屏障霜保護。
3、減壓工具
骨突處放置泡沫墊、凝膠墊或氣墊床分散壓力。避免使用環(huán)形墊圈以免局部缺血加重。坐墊選擇記憶棉或交替充氣型產(chǎn)品。
4、營養(yǎng)支持
每日保證1.2-1.5g/kg優(yōu)質蛋白攝入,如雞蛋、魚肉等。補充維生素C和鋅制劑促進膠原合成。貧血患者需糾正血紅蛋白水平。
5、傷口處理
Ⅰ-Ⅱ期壓瘡用生理鹽水清洗后覆蓋水膠體敷料。Ⅲ-Ⅳ期需清創(chuàng)后使用藻酸鹽敷料,合并感染時配合抗生素治療。所有傷口避免受壓。
護理期間需每日檢查皮膚狀況,記錄壓瘡分期變化。建立翻身時間表并嚴格實施,注意觀察營養(yǎng)指標。選擇減壓工具時需考慮患者活動能力和體位需求。傷口處理應遵循濕性愈合原則,定期評估治療效果。同時關注患者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傷口護理團隊協(xi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