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息肉需要治療
宮頸息肉通常需要治療,具體方式包括藥物保守治療、手術切除等。宮頸息肉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有關,常表現(xiàn)為異常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評估,根據(jù)息肉大小和癥狀選擇個體化方案。
體積較小且無癥狀的宮頸息肉可暫時觀察,部分可能自行消退。醫(yī)生可能建議使用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片等藥物調節(jié)激素水平,或配合保婦康栓等局部抗炎治療。若伴隨明顯感染跡象,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癥。
對于直徑超過1厘米、反復出血或影響生育的息肉,推薦手術干預。門診常用宮頸息肉摘除術,在局部麻醉下用止血鉗或電刀切除基底部。較大息肉或疑似惡變時需行宮腔鏡下電切術,術后標本送病理檢查。兩種手術創(chuàng)面小且恢復快,術后1-2周需避免盆浴和性生活。
術后應保持會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選擇純棉透氣內褲。飲食上多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雞蛋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適量補充西藍花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術后1個月復查超聲確認無復發(fā),此后每年需定期婦科檢查。備孕女性建議孕前處理息肉,以免妊娠期增大導致出血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