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癥怎么辦
皮膚瘙癢癥可通過保持皮膚濕潤、避免搔抓、冷敷緩解、使用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等方式治療。皮膚瘙癢癥通常由皮膚干燥、過敏反應、神經(jīng)性因素、肝膽疾病、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膚濕潤
皮膚干燥是引起瘙癢的常見原因,日??墒褂煤蛩鼗蚋视偷谋袼磕ɑ继帲丛杷疁夭灰诉^高,避免使用堿性肥皂。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減少皮膚摩擦刺激。室內濕度維持在40%-60%有助于緩解干燥性瘙癢。
2、避免搔抓
反復搔抓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huán)。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質手套減少抓傷風險。神經(jīng)性瘙癢患者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緩解抓撓沖動,夜間瘙癢明顯時可使用冰毛巾短暫冷敷止癢。
3、冷敷緩解
急性瘙癢發(fā)作時可用4-6℃冷毛巾濕敷10-15分鐘,通過低溫抑制神經(jīng)末梢敏感度。冷敷后立即涂抹保濕劑防止水分蒸發(fā)。該方法適用于蚊蟲叮咬、蕁麻疹等局限性瘙癢,但凍瘡患者禁用。
4、使用外用藥物
局部可選用復方樟腦乳膏緩解輕度瘙癢,含薄荷腦成分的爐甘石洗劑適用于過敏性皮炎。糖皮質激素類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濕疹引起的瘙癢,但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連續(xù)使用不超過1周。繼發(fā)感染時需配合莫匹羅星軟膏抗感染。
5、口服抗組胺藥
慢性蕁麻疹或全身性瘙癢可遵醫(y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嗜睡副作用較輕。嚴重神經(jīng)性瘙癢可能需要加用加巴噴丁膠囊調節(jié)神經(jīng)傳導。肝膽疾病相關瘙癢需配合熊去氧膽酸膠囊治療原發(fā)病。
日常應避免接觸化纖織物、動物毛發(fā)等過敏原,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洗澡后3分鐘內及時涂抹保濕產(chǎn)品,冬季可使用加濕器改善環(huán)境濕度。若瘙癢持續(xù)2周以上不緩解,或伴隨皮膚潰爛、黃疸、體重下降等癥狀,需排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惡性腫瘤等系統(tǒng)性疾病。中老年患者突發(fā)頑固性瘙癢建議檢測肝腎功能及血糖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