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反復發(fā)燒39度以上怎么辦呢
寶寶反復發(fā)燒39度以上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使用退燒藥、觀察伴隨癥狀、及時就醫(yī)等方式治療。反復高燒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免疫反應、中暑、川崎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
用溫水擦拭寶寶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流經部位,水溫控制在32-34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芍貜瓦M行擦拭,每次持續(xù)10分鐘。同時減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內通風,室溫維持在24-26度。若寶寶出現(xiàn)寒戰(zhàn)需暫停擦拭,加蓋薄被緩解。
2、補充水分
家長需每2小時給寶寶喂食溫水、口服補液鹽或母乳,每次10-20毫升。觀察排尿情況,若4小時無排尿需警惕脫水??蛇m量給予稀釋的蘋果汁或米湯,避免飲用含糖飲料。發(fā)熱期間水分需求量增加,需維持尿量在每天6-8次。
3、使用退燒藥
體溫超過38.5度時遵醫(y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懸液,兩種藥物間隔至少4小時。不可自行交替使用不同退燒藥,避免超量。栓劑適用于嘔吐患兒,但24小時內不超過3次。用藥后30分鐘復測體溫,記錄用藥時間與劑量。
4、觀察伴隨癥狀
家長需記錄發(fā)熱頻率、最高溫度及熱型,同時檢查有無皮疹、抽搐、嘔吐腹瀉等癥狀。注意觀察寶寶精神狀態(tài),若出現(xiàn)嗜睡、拒食、呼吸急促需立即就醫(yī)。發(fā)熱超過72小時或體溫驟降至35度以下均為危險信號。
5、及時就醫(yī)
3個月以下嬰兒發(fā)熱需急診處理。年齡較大患兒若合并頸部僵硬、瘀斑、呼吸困難等癥狀,可能提示腦膜炎或膿毒癥。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等檢查可鑒別細菌或病毒感染。川崎病患兒需在發(fā)病10天內接受丙種球蛋白治療。
保持寶寶臥床休息,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避免高蛋白食物。每日測量體溫4次并做好記錄,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謴推诒苊鈩×一顒樱w溫正常48小時后再考慮返校。家中常備電子體溫計和退熱貼,定期開窗通風,避免交叉感染。若發(fā)熱伴隨耳朵疼痛或排尿哭鬧,需分別排查中耳炎和尿路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