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根部痛怎么辦
足底根部痛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矯形器具、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足底根部痛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外傷、關節(jié)炎、神經(jīng)壓迫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減少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足部負荷。選擇軟底鞋或使用足弓支撐墊,夜間可穿戴足部支具保持肌腱伸展狀態(tài)。急性期建議臥床休息1-3天,配合冰敷每次15-20分鐘。
2、物理治療
超聲波治療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沖擊波治療能緩解筋膜粘連。每日進行跟腱牽拉訓練,如臺階懸踵練習,每次維持15-30秒。熱水泡腳配合足底按摩有助于放松筋膜,水溫建議維持在40-45攝氏度。
3、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可緩解炎癥疼痛。嚴重者可局部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但每年不宜超過3次。外用藥物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也可輔助鎮(zhèn)痛。
4、矯形器具
定制生物力學鞋墊可糾正足弓異常受力,分散跟骨壓力。夜間使用足踝固定器維持足背屈狀態(tài),防止晨起時筋膜突然牽拉。選擇后跟緩沖設計的運動鞋,避免硬底鞋加劇沖擊。
5、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病例可考慮跟骨骨刺切除術或足底筋膜部分松解術。術后需配合6-8周康復訓練,逐步恢復足部功能。微創(chuàng)關節(jié)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勢。
日常應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避免赤足行走或穿人字拖。運動前充分熱身,選擇塑膠跑道等緩沖性好的場地。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zhì),每日可進行足底滾球按摩。若疼痛持續(xù)2周未緩解或出現(xiàn)紅腫發(fā)熱,需及時至足踝外科就診排查應力性骨折等嚴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