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中藥外治法
大腸癌在我國有很高的發(fā)病率,手術、放療等式治療腸癌的常規(guī)療法,患者還可采用中藥外治作為輔助療法,也可取得不錯的效果。
外敷法:這是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方法,主要是將對癥的中藥煎熬成濃膏狀,或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其他成分制成糊狀,外敷于患處。多以活血化瘀、溫經(jīng)散寒、行氣止痛類中藥為主。
外敷法多用于緩解癌癥患者疼痛,將糊狀或膏狀物直接敷于疼痛部位,有效成分穿通過皮膚、黏膜等迅速吸收止痛效果較明顯。
方藥:乳香3克,沒藥3克,血竭3克,冰片3克,硼砂3克,青黛3克,人中白3克,石膏3克,明礬3克。
制作:上藥研為細粉,用麻油及凡士林調(diào)勻后,取適量外敷患處,疼痛出血明顯者,加三七粉3克,白及3克。
功效: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主要用于腸癌術后吻合口浸潤、疼痛、出血及 局部再發(fā)灶等。
灌腸法:灌腸法是將有效的中藥制劑直接注入進腸道內(nèi),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處,可緩解患者局部炎癥、疼痛、肛門脹痛等,濕熱內(nèi)阻型大腸癌患者可選用以下方法灌腸。
中藥:生大黃20克,山桅子15克,黃柏2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30克,苦參15克。
制作:將上藥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在醫(yī)生協(xié)助下從肛門插入導尿管,注藥后保留1~2小時。每日1次,30天為1療程。
功效:緩解患者肛門灼熱,脹痛,里急后重感等。
相關推薦
02:14
02:28
01:59
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