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腱鞘炎癥狀及治療方法
足底腱鞘炎主要表現為足跟或足底疼痛、晨起僵硬、局部壓痛等癥狀,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封閉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足底腱鞘炎通常與過度勞損、足部結構異常、炎癥反應等因素有關。
1、休息制動
急性期需減少行走及站立時間,避免穿硬底鞋,使用足弓支撐墊分散壓力。夜間可佩戴足踝支具保持肌腱放松,持續(xù)1-2周癥狀多能緩解。日??蛇M行足底筋膜放松訓練,如用網球滾動按摩足底。
2、物理治療
超聲波治療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每次10-15分鐘,每周3次。沖擊波治療適用于慢性疼痛,通過機械刺激促進組織修復。冷敷可緩解急性腫脹,每次15分鐘,每日2-3次。
3、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可減輕炎癥反應,塞來昔布膠囊對胃腸刺激較小。局部可涂抹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緩解疼痛。嚴重者可短期口服潑尼松片控制炎癥,但需警惕激素副作用。
4、封閉注射
對頑固性疼痛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腱鞘內注射,常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與利多卡因混合注射,每年不超過3次。注射后需配合3天制動以避免肌腱斷裂風險。
5、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且病程超過6個月者可考慮足底腱鞘松解術,通過微創(chuàng)技術切開狹窄腱鞘。術后需穿戴行走靴4-6周,逐步恢復足部功能訓練。開放性手術適用于合并肌腱粘連的復雜病例。
日常應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選擇鞋跟高度2-3厘米的軟底鞋,避免赤足行走。運動前充分熱身,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長期站立工作者可每2小時進行足部伸展運動。若疼痛持續(xù)加重或出現足部麻木,需及時復查排除應力性骨折或神經卡壓等并發(fā)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