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溶血性黃疸怎么辦
嬰兒溶血性黃疸可通過藍光照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輸血治療、藥物治療、換血治療等方式治療。嬰兒溶血性黃疸通常由母嬰血型不合、紅細胞膜缺陷、紅細胞酶缺乏、血紅蛋白異常、感染等因素引起。
1、藍光照射
藍光照射是治療嬰兒溶血性黃疸的常用方法,通過特定波長的藍光照射皮膚,能夠將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物質,便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該方法操作簡便,安全性高,適用于輕中度黃疸患兒。治療期間需注意保護嬰兒眼睛和生殖器,避免長時間照射導致損傷。
2、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適用于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能夠阻斷母體抗體對胎兒紅細胞的破壞。該方法起效快,可減少換血治療的需求。使用前需進行過敏測試,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測嬰兒生命體征。
3、輸血治療
輸血治療主要用于嚴重貧血的溶血性黃疸患兒,能夠快速糾正貧血癥狀。輸血前需嚴格配型,輸血過程中需監(jiān)測有無輸血反應。該方法存在一定風險,需在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監(jiān)護下進行。
4、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使用苯巴比妥片、茵梔黃顆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苯巴比妥片可誘導肝酶活性,促進膽紅素代謝;茵梔黃顆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可調節(jié)腸道菌群,促進膽紅素排泄。所有藥物均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5、換血治療
換血治療適用于重癥溶血性黃疸患兒,能夠快速降低血液中膽紅素和抗體水平。該方法技術要求高,風險較大,需在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后需密切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和實驗室指標。
對于嬰兒溶血性黃疸,家長需密切觀察患兒皮膚黃染程度、精神狀態(tài)、吃奶情況等變化,保持室內光線充足以便觀察黃疸變化,按醫(yī)囑定期復查膽紅素水平。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應避免食用可能加重黃疸的食物,保證嬰兒充足喂養(yǎng)以促進膽紅素排泄。注意保持嬰兒皮膚清潔,避免感染。如發(fā)現患兒黃疸加重、拒奶、嗜睡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yī)。治療期間應遵醫(y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