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狹窄怎么治療
賁門狹窄可通過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內鏡下擴張術、支架植入術、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賁門狹窄可能與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賁門腫瘤、術后瘢痕攣縮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反酸、嘔吐、體重下降等癥狀。
1、飲食調整
賁門狹窄患者需選擇細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爛面條、蒸蛋等,避免粗糙堅硬或刺激性食物。進食時細嚼慢咽,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時。嚴重吞咽困難者可選擇勻漿膳或營養(yǎng)補充劑,必要時在營養(yǎng)師指導下進行管飼喂養(yǎng)。
2、藥物治療
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賁門狹窄可遵醫(yī)囑使用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配合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片。賁門痙攣患者可使用硝酸甘油片或硝苯地平緩釋片緩解平滑肌痙攣。合并感染時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治療。
3、內鏡下擴張術
適用于輕中度良性狹窄,通過球囊擴張或探條擴張機械性擴大賁門口徑。術前需禁食6-8小時,術后24小時內進流食。可能出現胸痛、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需密切觀察。部分患者需重復進行3-5次擴張才能維持效果,間隔時間2-4周。
4、支架植入術
惡性腫瘤導致的賁門狹窄可放置自膨式金屬支架維持通道通暢。支架選擇需考慮病變長度和位置,術后可能出現支架移位、再狹窄、出血等問題。需定期復查胃鏡,支架平均通暢時間約6-12個月,必要時需更換。
5、手術治療
嚴重瘢痕性狹窄或保守治療無效者需行賁門成形術、食管胃吻合術等外科手術。術前需完善心肺功能評估,術后需胃腸減壓3-5天。注意吻合口瘺、反流性食管炎等并發(fā)癥,術后6個月內需定期胃鏡復查。
賁門狹窄患者日常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飽餐和睡前2小時進食,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注意觀察進食情況和體重變化,定期復查胃鏡。出現嘔血、黑便、劇烈胸痛等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yī)。術后患者需遵醫(yī)囑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