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頸椎病
頸椎病的自我判斷需結合典型癥狀和體征,主要有頸部疼痛、上肢麻木、頭暈頭痛、活動受限、行走不穩(wěn)等表現。若長期存在上述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
1、頸部疼痛
頸椎病最常見的早期癥狀為頸部持續(xù)性鈍痛或酸痛,晨起時可能加重,活動后稍緩解。疼痛可能向肩背部放射,長時間低頭或保持固定姿勢時癥狀明顯。這種疼痛多由頸椎間盤退變或小關節(jié)紊亂引起,熱敷和適度頸部鍛煉有助于緩解。
2、上肢麻木
當突出的椎間盤或骨贅壓迫神經根時,會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放射性麻木、刺痛感,常見于手指、前臂等區(qū)域。癥狀在咳嗽、打噴嚏時可能加重,夜間側臥壓迫患側時更為明顯。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表現為該癥狀,需通過頸椎MRI確診。
3、頭暈頭痛
椎動脈受壓可能導致后循環(huán)缺血,引發(fā)發(fā)作性眩暈,尤其在轉頭時突發(fā),可能伴隨惡心嘔吐。部分患者會出現枕部持續(xù)性脹痛,與頸椎退變刺激枕大神經有關。此類癥狀需與耳石癥、偏頭痛等疾病鑒別。
4、活動受限
頸椎活動度下降是典型體征,表現為左右旋轉、前屈后伸幅度減小,轉動時可能聽到彈響聲。嚴重者會出現強迫體位,因疼痛不敢活動頸部。X線檢查可見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椎間隙狹窄等退行性改變。
5、行走不穩(wěn)
脊髓受壓的嚴重病例可能出現雙下肢麻木無力、步態(tài)蹣跚如踩棉花感,伴隨大小便功能障礙。這種脊髓型頸椎病具有較高致殘風險,一旦發(fā)現應盡快手術治療解除壓迫。
日常應注意保持正確坐姿,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電腦,建議每1小時活動頸部5分鐘。睡眠時選擇高度適中的枕頭,可進行頸部米字操等舒緩鍛煉。若自我檢查發(fā)現三項以上典型癥狀持續(xù)超過兩周,或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神經癥狀,須至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診,通過X線、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早期干預可通過物理治療、藥物緩解癥狀,晚期病例可能需要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