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衰竭是什么原因
腎臟衰竭可能由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腎小球腎炎、藥物性腎損傷、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需根據(jù)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糖尿病腎病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表現(xiàn)為蛋白尿、水腫等癥狀。治療需嚴格控糖,可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或二甲雙胍片,同時配合低蛋白飲食。
2、高血壓腎病
持續(xù)高血壓會損傷腎小球毛細血管,出現(xiàn)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等表現(xiàn)。建議服用硝苯地平控釋片或纈沙坦膠囊控制血壓,限制鈉鹽攝入。
3、腎小球腎炎
免疫復合物沉積引發(fā)的炎癥反應可導致血尿、少尿,急性期需用甲潑尼龍片抑制免疫,慢性期服用黃葵膠囊保護腎功能。
4、藥物性腎損傷
長期濫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或接觸造影劑可能導致腎小管壞死。應立即停用腎毒性藥物,必要時進行血液凈化治療。
5、尿路梗阻
腎結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尿流受阻會造成腎積水,表現(xiàn)為腰部脹痛、無尿。需通過經皮腎鏡碎石術或留置導尿管解除梗阻。
腎臟衰竭患者日常需控制每日飲水量在1000-1500毫升,避免高鉀食物如香蕉、土豆,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尿量變化。建議每周進行3-5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保持體重指數(shù)在18.5-24之間。注意觀察有無惡心、皮膚瘙癢等尿毒癥先兆癥狀,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禁止自行服用中草藥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