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后如何處理心肺復蘇
心臟驟停后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主要步驟包括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
胸外按壓是心肺復蘇的核心步驟,施救者需將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另一只手疊放其上,垂直向下按壓5-6厘米深度,頻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鐘。按壓過程中要確保胸廓充分回彈,盡量減少中斷時間。開放氣道時采用仰頭抬頦法,清除口腔異物,保持氣道通暢。人工呼吸時捏住患者鼻孔,用嘴包住患者嘴唇吹氣1秒,觀察胸廓起伏,每30次胸外按壓后給予2次人工呼吸。若現(xiàn)場有自動體外除顫器,應盡快使用,按照語音提示貼好電極片,分析心律后根據(jù)指示進行電擊除顫。
心肺復蘇過程中需持續(xù)至專業(yè)急救人員到達或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循環(huán)。施救者應注意自身安全防護,避免接觸患者體液。對于溺水、觸電等特殊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應先切斷危險源再施救。孕婦進行胸外按壓時位置需稍高于常規(guī)位置,肥胖患者按壓深度可適當增加。兒童心肺復蘇時可用單手或兩指按壓,嬰兒則采用兩拇指環(huán)繞法。
心肺復蘇后患者仍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及時送醫(yī)進行高級生命支持治療,完善心電圖、心肌酶等檢查,明確心臟驟停原因。日常生活中應學習規(guī)范的心肺復蘇技能,定期參加急救培訓,家中和工作場所可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對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定期進行心血管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