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炎的原因
慢性子宮炎可能由病原體感染、宮腔操作損傷、激素水平異常、鄰近器官炎癥蔓延、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慢性子宮炎通常表現為下腹墜痛、白帶異常、月經紊亂、性交疼痛、腰骶酸痛等癥狀。
1、病原體感染
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上行感染是慢性子宮炎的主要病因。淋病奈瑟菌感染可能伴隨膿性白帶,沙眼衣原體感染易導致輸卵管粘連。治療需根據病原學檢查選擇敏感藥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同時需對性伴侶進行同步治療以預防復發(fā)。
2、宮腔操作損傷
人工流產術、診斷性刮宮等宮腔操作可能破壞宮頸屏障功能,使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形成慢性炎癥。此類患者常見術后持續(xù)陰道出血,可遵醫(yī)囑使用頭孢克肟分散片預防感染,或結合益母草膠囊促進內膜修復。術后1個月內應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3、激素水平異常
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子宮內膜變薄、局部免疫力降低,常見于圍絕經期女性。此類患者可能伴隨潮熱盜汗,可考慮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復合制劑進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補充乳酸菌陰道膠囊調節(jié)微生態(tài)平衡。
4、鄰近炎癥蔓延
盆腔炎、闌尾炎等鄰近器官炎癥可能通過淋巴系統(tǒng)擴散至子宮。急性發(fā)作期可見發(fā)熱及C反應蛋白升高,需聯合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與頭孢曲松鈉進行靜脈抗炎治療,慢性期可配合康婦消炎栓直腸給藥。
5、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狀況會削弱局部防御能力?;颊咭追磸桶l(fā)生混合感染,治療需控制基礎疾病的同時,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調節(jié)免疫,必要時加用保婦康栓局部抗炎。日常需加強會陰清潔并定期復查白帶常規(guī)。
慢性子宮炎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復。飲食上增加西藍花、紫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攝入,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具有抗炎作用。經期使用合格衛(wèi)生用品并每2-3小時更換,性生活中全程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包括白帶常規(guī)和盆腔超聲,若出現異常出血或疼痛加重需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