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胃病的嘔吐
胃病引起的嘔吐可通過調整飲食、口服藥物、靜脈補液、中醫(yī)調理、內鏡治療等方式緩解。胃病嘔吐通常由飲食不當、藥物刺激、胃腸炎、胃潰瘍、幽門梗阻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嘔吐后需禁食4-6小時,待癥狀緩解后逐漸攝入米湯、藕粉等流質食物。避免辛辣、油膩及高纖維食物,少量多餐減輕胃腸負擔。若嘔吐伴隨脫水,可口服補液鹽補充電解質。家長需注意兒童嘔吐后避免強迫進食,觀察有無脫水表現(xiàn)如尿量減少、口唇干燥等。
2、口服藥物
多潘立酮片可促進胃排空,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鋁碳酸鎂咀嚼片能中和胃酸,改善胃黏膜損傷導致的嘔吐。若為細菌性胃腸炎,可遵醫(yī)囑使用諾氟沙星膠囊。胃復安片適用于化療或術后嘔吐,但需注意錐體外系反應。兒童用藥需選擇蒙脫石散等兒童劑型,家長需嚴格按體重計算劑量。
3、靜脈補液
嚴重嘔吐導致無法進食或電解質紊亂時,需靜脈輸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補充能量和水分。對于頻繁嘔吐伴代謝性堿中毒者,可靜脈滴注氯化鉀注射液糾正電解質失衡。老年患者補液時需控制速度,防止心力衰竭。靜脈補充維生素B6注射液對妊娠劇吐有顯著效果。
4、中醫(yī)調理
生姜半夏湯適用于寒邪犯胃型嘔吐,藿香正氣軟膠囊對暑濕嘔吐有效。針灸取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可止嘔,艾灸中脘穴能溫胃散寒。推拿手法如摩腹、按揉脾俞穴適合兒童功能性嘔吐。需辨證使用保和丸、香砂養(yǎng)胃丸等中成藥,避免與西藥同服。
5、內鏡治療
胃鏡下止血術適用于潰瘍出血引起的嘔血嘔吐。幽門梗阻者可經內鏡放置腸道支架或球囊擴張。內鏡下黏膜切除術能治療早癌導致的嘔吐。術后需禁食24小時,逐步過渡到流質飲食。內鏡治療可能出現(xiàn)穿孔、出血等并發(fā)癥,需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
胃病嘔吐患者日常應保持飲食清淡規(guī)律,避免過飽或空腹時間過長。嘔吐后及時漱口清潔口腔,記錄嘔吐物性狀和頻次。長期反復嘔吐需排查胃癌、腸梗阻等器質性疾病。注意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如多潘立酮不宜與抗膽堿藥同服。建議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需規(guī)范根除治療。適當進行腹部按摩和腹式呼吸訓練有助于胃腸功能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