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殼草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莽殼草一般是指芒萁,其常見用法主要有煎湯內服、搗碎外敷、配伍入藥、熏洗患處、制作藥膳等。
1、煎湯內服
芒萁的干燥全草可煎煮后服用,常用于緩解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癥狀。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但需在中醫(yī)師指導下控制用量,避免過量導致胃腸不適。煎煮時建議先用冷水浸泡30分鐘,再文火煎煮20分鐘。
2、搗碎外敷
新鮮芒萁葉片搗爛后可直接敷于皮膚患處,適用于輕度燙傷、濕疹瘙癢等情況。外敷前需清潔患處,每日更換1次敷料。若出現皮膚紅腫加重需立即停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3、配伍入藥
芒萁常與白茅根、車前草等配伍使用,增強利尿消腫效果。在中醫(yī)方劑中多用于濕熱型水腫、淋證等病癥。配伍比例需根據具體證型調整,不建議自行組方。
4、熏洗患處
芒萁煎煮后的藥液可熏洗痔瘡腫痛或皮膚潰瘍。熏洗時藥液溫度應保持在40℃左右,每次持續(xù)15分鐘,每日1次。熏洗后保持患處干燥,合并感染者需配合抗菌治療。
5、制作藥膳
芒萁嫩葉可配伍薏苡仁、赤小豆等煮粥,適合濕熱體質者食療。建議每周食用不超過3次,脾胃虛寒者忌食。烹飪前需充分焯水去除苦澀味。
使用芒萁時需注意區(qū)分品種,避免誤采有毒蕨類植物。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使用前應咨詢中醫(yī)師。新鮮芒萁外敷可能出現接觸性皮炎,建議先在小范圍皮膚測試。儲存干燥芒萁需密封防潮,避免有效成分流失。若用藥后出現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并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