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汁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金汁是中藥外用制劑的一種常見形態(tài),主要用于皮膚或黏膜的局部治療。其常見用法有外敷患處、涂抹潰瘍面、滴耳、滴鼻、灌腸等。使用前需清潔患處,遵醫(yī)囑控制用量與頻次,避免接觸眼睛及破損皮膚。
1、外敷患處
金汁可稀釋后浸透紗布敷于皮膚炎癥或創(chuàng)傷部位,適用于癤腫、濕疹等表層感染。外敷前需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每日更換敷料1-2次。含黃柏、黃連等成分的金汁具有抑菌作用,但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出現(xiàn)紅腫需停用。
2、涂抹潰瘍
口腔潰瘍或皮膚慢性潰瘍可棉簽蘸取少量金汁點涂。含冰片、珍珠粉的金汁能促進黏膜修復,涂抹后30分鐘內避免進食。糖尿病患者慎用,可能影響創(chuàng)面愈合速度。
3、滴耳療法
化膿性中耳炎急性期可用金汁滴耳,每次2-3滴,每日2次。滴入前需將藥液溫熱至體溫,滴后保持側臥5分鐘。含麝香的金汁孕婦禁用,鼓膜穿孔者須醫(yī)生評估后使用。
4、滴鼻應用
萎縮性鼻炎可選用含薄荷腦的金汁滴鼻,每日3次,每次1-2滴。長期使用可能損傷鼻黏膜纖毛功能,連續(xù)用藥不超過7天。鼻腔手術后兩周內禁止使用。
5、灌腸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發(fā)作期可用金汁保留灌腸,每次50-100毫升,睡前使用。灌腸液溫度應維持在37-38℃,灌入后需俯臥30分鐘。嚴重腸黏膜出血者禁用此法。
使用金汁期間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抓撓或摩擦。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海鮮發(fā)物。用藥3天后癥狀無改善或出現(xiàn)皮疹、灼痛等反應時,應立即停用并就醫(yī)。貯存時需密封避光,開封后冷藏保存不超過15天。特殊體質者及孕婦使用前必須咨詢中醫(y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