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過敏了,臉上起紅色的疙瘩紅腫
紫外線過敏通常表現(xiàn)為日光性皮炎,臉上起紅色的疙瘩紅腫可能與紫外線照射后引發(fā)的皮膚炎癥反應有關。日光性皮炎可通過避免日曬、冷敷緩解、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光療脫敏等方式治療。日光性皮炎通常由紫外線刺激、光敏性物質接觸、遺傳因素、皮膚屏障受損、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避免日曬
減少紫外線暴露是最直接的預防措施。外出時使用SPF30以上的廣譜防曬霜,每2小時補涂一次。穿戴寬檐帽、防曬衣等物理遮擋裝備,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強烈時段外出。陰天或冬季仍需防曬,紫外線可穿透云層和玻璃。
2、冷敷緩解
急性期可用冷藏的生理鹽水紗布或純凈水浸濕毛巾,冷敷患處5-10分鐘。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紅腫灼熱感。避免使用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可能造成凍傷。冷敷后及時涂抹無刺激的保濕霜,修復受損皮膚屏障。
3、外用藥物
輕中度癥狀可遵醫(y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質激素藥膏,每日1-2次薄涂。非激素類如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適用于面部長期使用。伴隨瘙癢可聯(lián)合爐甘石洗劑局部涂抹。
4、口服藥物
癥狀嚴重時需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緩解瘙癢。頑固性皮炎可短期服用潑尼松片等糖皮質激素。光敏反應明顯者可用羥氯喹片調節(jié)光敏感性。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避免駕駛或高空作業(yè)。
5、光療脫敏
反復發(fā)作患者可在秋冬季節(jié)進行窄譜UVB光療,通過逐步增加照射劑量提高皮膚耐受性。治療需在專業(yè)醫(yī)療機構進行,每周2-3次,持續(xù)10-15次。治療期間嚴格防曬,配合口服煙酰胺片增強光保護作用。
紫外線過敏患者日常應選擇物理防曬霜,避免含PABA等化學防曬成分。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獼猴桃,以及含維生素E的堅果,幫助修復光損傷。洗臉水溫不超過35攝氏度,使用氨基酸類溫和潔面。急性發(fā)作期停用含酒精、香精的護膚品,簡化護膚步驟至清潔-保濕-防曬。長期反復發(fā)作或伴隨發(fā)熱、水皰需及時就診皮膚科,排除紅斑狼瘡等光敏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