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防暑降溫小常識 防暑降溫小貼士請收好
四季養(yǎng)生編輯
健康科普君
四季養(yǎng)生編輯
健康科普君
大暑節(jié)氣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炎熱的天氣,強烈的紫外線,有點難以招架,安然度過大暑節(jié)氣,不能忽視降溫防暑。大暑節(jié)氣如何降溫防暑?以下是一些防暑常識,供參考。請務必采取防暑措施,注意健康。

一、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的時間
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的時間是10點到15點左右,盡量避免這個時間外出,必須外出,在皮膚上涂防曬護膚品,夏天的衣服最好是明亮的顏色。
二、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天受氣溫影響容易積存濕熱,濕熱過多是引起皮膚腫脹的原因,大量飲用白酒有助于熱潮濕,與火上澆油不同。
三、飲食不應過于清淡
夏季人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蛋等營養(yǎng)食品,滿足人體代謝需求。
四、午睡時間過長
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jīng)受到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代謝過程變慢,醒來后身體不舒服,變得困倦。
五、避免熱后迅速冷卻
炎熱的夏天,人們外出或勞動回來,喜歡不打開足夠的電扇,馬上洗冷水澡,全身毛孔快速關閉,體內的熱量反而難以發(fā)散,腦血管快速收縮,腦供血不足
六、不應佩戴金屬飾品
金屬飾品中的一些金屬出汗,佩戴時接觸的皮膚可能會出現(xiàn)紅色或瘙癢等癥狀,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七、空調室內外溫差過大
空調室內外溫差最好在5度以下,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應低于24度。
八,該如何補充水分?
1、應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為宜。飲水過多,大量水分進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人體的滲透壓降低,影響水代謝,使水分吸收速度變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鹽分流失,破壞血液中鹽平衡,很容易增加身體的疲勞感,引起肌肉痙攣。
2、水的成分可以自行補充。一般在運動前可以按如下配方將水飲料備好:每1000毫升的涼開水中,加入食鹽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這樣既補充了水分,又補充了鹽、葡萄糖和維生素,使體內的水鹽代謝平衡。
3、劇烈運動中或之后,不要喝冷飲,使胃腸血管受到冷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胃痙攣,胃痛,長期以來,會引起慢性胃病,而且劇烈運動時,喉毛細血管擴張,突然受到冷刺激,容易引起喉炎、咳嗽。
九,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暑季應養(yǎng)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喝上一杯冷飲,頓覺涼徹心底,暑氣全消。但醫(yī)學研究表明: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季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失去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力和酸堿平衡,對神經(jīng)、肌肉功能,尤其是心肌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感疲勞無力,食欲減退,耐熱性下降,甚至中暑。夏天常喝茶,可以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性,有效預防中暑的發(fā)生。
居室應保持安靜、清潔、通風涼爽。可以打開住宅內前后的門窗,慢慢來的通風有效地降低室溫,有利于空氣的新鮮度。炎熱的夏天,容易疲勞和煩躁是安然入睡的敵人。夏天要冷靜下來,不要興奮,神經(jīng)要安靜下來,冷靜下來,有盡快睡覺的效果。
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十,及時補充水分
科學的做法是每日清晨醒來喝一杯涼開水(約200毫升),接著,一口一口地喝水,一般上午2杯-3杯,下午3杯-4杯,晚上臨睡前最好再喝一杯,老年人半夜醒來上廁所后,再喝點水。一般夏日一天補充7杯-8杯水。補充水分要注意兩點,一是除了早晨和臨睡前一杯水外,一般飲水最好分多次飲,慢慢地喝,不要暴飲;另外,喝水要及時,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同時,應少喝飲料。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chǎn)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十一、全面均衡適量營養(yǎng)
醫(yī)學觀察顯示,現(xiàn)代城市人脂肪、蛋白質攝入過多,水果、蔬菜攝入過少。為了安度盛夏,當務之急是調整飲食結構,盡量多吃雜糧、粗糧、水果和蔬菜,毫不猶豫地降低烹飪用的油量,嚴格每人每天烹飪1~2勺油。成人每人每天1只蛋、1瓶牛奶、50克豆制品、50克水產(chǎn)品、50克肉和300克糧食,已經(jīng)能滿足人體一日對蛋白質需要了,太多對健康無益。
口渴后不得狂飲。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應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淡鹽(糖)水。大量出汗后,人體內的鹽分過多,約占汗的0.5%左右,如果不及時補充鹽分,體內的水、鹽的比例就會嚴重失調,代謝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