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女性易患貧血這種疾病
血液內科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血液內科編輯
醫(yī)普觀察員
易患貧血的女性主要有妊娠期女性、月經量過多者、長期素食者、胃腸疾病患者以及慢性腎病患者。貧血可能與鐵元素攝入不足、失血過多、造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

妊娠期女性對鐵元素的需求量顯著增加,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大量鐵元素,若未及時補充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妊娠期貧血通常伴隨心悸、氣短等癥狀,可遵醫(yī)囑使用琥珀酸亞鐵片、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鐵劑,并增加動物肝臟、瘦肉等富含鐵的食物攝入。
月經量超過80毫升或經期超過7天的女性,長期失血易導致鐵流失過多。這類人群可能出現指甲脆裂、耳鳴等缺鐵表現,建議完善婦科檢查排除子宮肌瘤等疾病,必要時使用宮血寧膠囊、斷血流片等藥物控制出血,同時補充富馬酸亞鐵顆粒。
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僅為2-20%,長期素食可能造成鐵、維生素B12缺乏。這類人群需特別注意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可適量增加黑木耳、紫菜等植物性富鐵食物,必要時遵醫(yī)囑補充維生素B12片劑。

慢性胃炎、胃切除術后等患者因胃酸分泌不足或吸收面積減少,影響鐵和葉酸吸收。此類貧血多伴隨舌炎、食欲減退,需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使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溶液、葉酸片等藥物,并選擇細軟易消化的富鐵食物。
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會導致腎性貧血,這類患者常出現眼瞼浮腫、夜尿增多。治療需在控制原發(fā)病基礎上聯合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蔗糖鐵注射液等藥物,并限制高磷飲食以避免加重病情。

建議易患貧血的女性定期檢測血常規(guī),日常注意均衡飲食,適當增加紅肉、動物血制品等血紅素鐵來源。烹飪時使用鐵鍋、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合并慢性疾病者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出現持續(xù)乏力、心悸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長期服用鐵劑導致鐵過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