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按摩哪個穴位推薦5個穴位
肛腸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肛腸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腸炎患者可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樞、關元、上巨虛等穴位緩解癥狀。按摩穴位有助于調節(jié)胃腸功能,改善腹痛、腹瀉等不適,但需注意按摩力度并配合規(guī)范治療。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該穴位屬足陽明胃經,按摩可健脾和胃,對腸炎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有效。用拇指指腹以適中力度按壓,每次持續(xù)3-5分鐘,每日重復進行。配合熱敷效果更佳,但皮膚破損時禁止按摩。
中脘穴在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作為任脈與胃經交會穴,按摩能調和胃氣,緩解腸炎導致的惡心、嘔吐??捎谜聘槙r針揉按,力度以局部微熱為宜。急性發(fā)作期需避免用力按壓,孕婦慎用此穴位。
天樞穴位于臍中旁開2寸處,屬足陽明胃經。按摩該穴可通調腸腑氣機,改善腹瀉、里急后重等癥狀。雙手拇指同時按壓兩側穴位,配合深呼吸效果更好。腹部手術后或腸梗阻患者不宜按摩。

關元穴在臍下3寸,為小腸募穴。按摩能溫補下焦,適用于慢性腸炎伴畏寒、乏力者??捎冒呐浜现笁?,每次10-15分鐘。陰虛火旺或發(fā)熱期間應避免刺激此穴。
上巨虛位于犢鼻穴下6寸,屬大腸下合穴。按摩可疏導腸腑積滯,對黏液便、腸鳴有效。拇指垂直按壓時配合足背屈動作,每日2-3次。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禁用。

腸炎患者按摩穴位需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急性感染期或伴有便血、高熱時應及時就醫(yī)。日常需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生冷油膩食物,適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墒秤蒙剿帯⑿∶椎冉∑⑹巢?,保持腹部保暖,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腸道功能恢復。若癥狀持續(xù)加重,須配合藥物治療如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