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濕疹的治療原則和表現癥狀
肛腸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肛腸科編輯
健康萬事通
肛門濕疹的治療原則包括消除誘因、控制癥狀和預防復發(fā),典型表現為肛門周圍皮膚紅斑、丘疹、滲出及劇烈瘙癢。肛門濕疹可能與局部刺激、過敏反應、感染等因素有關,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肛門濕疹急性期以滲出性皮損為主,可見邊界不清的紅斑、密集針尖大小丘疹或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伴淡黃色滲液。亞急性期滲出減少,出現鱗屑和結痂,瘙癢持續(xù)存在。慢性期皮膚增厚粗糙,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或減退,易反復發(fā)作。治療需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穿著透氣棉質內褲,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滲出明顯時可使用硼酸溶液冷濕敷,無滲液者可外用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中重度患者需遵醫(y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時聯用莫匹羅星軟膏。反復發(fā)作或頑固性病例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片緩解瘙癢。
日常需排查誘發(fā)因素,如痔瘡、蟯蟲病等原發(fā)病,避免接觸化纖材質衣物或刺激性清潔劑。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及酒精攝入。排便后建議用溫水清洗代替廁紙擦拭,夜間瘙癢顯著者可戴棉質手套防止無意識抓撓。若癥狀持續(xù)2周未緩解或出現膿性分泌物、發(fā)熱等感染征象,應及時至皮膚科或肛腸科就診。